2011年超细玻璃纤维生产量供不应求

目前,承德市太阳能已经达到22万千瓦,风电装机并网发电量达到240万千瓦。

据悉,青海省并网光伏发电总容量已达412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总量的22.7%,青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智能光伏电站借助搭载有GPS、红外成像和无线传输设备的无人机,根据设置好的路径准确飞行,对电站的光伏组件进行热成像扫描,从而精确定位有热斑、隐裂等故障的组件。

2011年超细玻璃纤维生产量供不应求

此外,对于百兆瓦级的光伏电站而言,电站有40万块光伏组件。为此,法国、日本等世界同行业的企业专家近期专程来青海参观考察智能化光伏电站。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青海在互联网+光伏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是能源和信息两大产业跨界融合,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实践,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远程监控管理光伏电站、无人机巡检电站日前,青海的光伏电站通过实施互联网+战略,已经实现运用远程视频和语音系统开展光伏电站运营《规范条件》明确,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规范条件》指出,将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修订后的条件规范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2010年企业数量曾达到400多家,而到2014年,则减少到100家左右。

我们的大数据库对总计500MW以上的光伏系统连续进行了4年以上的数据跟踪收集。阳光电源高级项目经理刘雷透露,太阳能电站通常建在地广人稀的荒漠或者闲置的建筑屋顶,由成千上万块太阳能电池板和光伏逆变器等相关电气设备组成,哪怕万分之一的设备出现问题,都需要人力勘察,运维成本昂贵。阳光电源的核心能力即在于由逆变器厂商升级到光伏电站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商。国内企业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普遍不高,但也有尝试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网络来搭建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其中一个案例便是来自光伏逆变器行业的龙头企业阳光电源。

该产品可以为集团用户建立标准化的运行维护管理平台,实现旗下所有光伏电站的实时标准数据信息共享、电站设备故障预警、远程专家咨询和大数据分析、知识库建设等功能,可提升电站发电效率、节省运维成本、提高电站自动化及专业化程度。近日,阳光电源发布了其第四代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系统,特别突出的是该系统引入了大数据分析和阿里云计算平台,所以也称为智慧光伏云iSolarCloud。

2011年超细玻璃纤维生产量供不应求

他说,这个第四代电站运维管理系统iSolarCloud,预计每年可提升光伏电站收益3%~7%。赵为介绍,凭借在光伏接入系统的核心优势,阳光电源在电站运维管理系统领域积累了超过10年的经验,为全球超过1500个单体电站提供远程运维管理服务而当这些设备连接到云上之后,则可以智能勘察,结合大数据分析,实时了解各设备的故障甚至亚健康状态,合理安排维护人员和路线,实现最低维护成本,保持电站最优工作状态。而且,还能产生资产优化管理的一些无形资产。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江华透露,国内许多逆变器公司生产时根据图纸、采购相关元器件组装成逆变器产品并对外销售,实际上缺乏自身核心技术。简单地说,把电站运维从单一电站节点提升到集团多电站系统平台,再从单一的电站运维功能扩展到资产投资管理功能,这就是智慧光伏云为行业所带来的革新。GE之所以提出工业互联网,是因为其打造了基于云计算的强大而且稳定的远程监控和资产运营管理系统,能够支撑高数据量并发处理,这个系统是GE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赛迪智库软件和服务业研究所研究员安琳认为,中国能否有自己主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取决于中国能否建立起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工业监控云平台。

而对于阳光电源来说,虽然他十分了解光伏行业,有适合行业的解决方案,但是当用户扩展到集团级时,采集和分析的实时数据处理需求急速增加,需要更高能力的计算资源来支撑,所以他和阿里云合作,打造基于云计算的光伏电站远程运维和资产管理系统。大浪淘沙的结果是,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与服务的企业,才会存活下来。

2011年超细玻璃纤维生产量供不应求

陈金培在解释阿里云和阳光电源合作的初衷时也坦言,两家公司希望借此打造一个主流的光伏云平台,不仅自己使用,还开放给行业其他企业,深耕光伏行业,并改变光伏行业。来自光伏行业的阳光电源在业内相当资深,有18年的行业从业史,是国内最大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商。

但是目前,我国已有的针对工业设备的远程监控平台,还处于萌芽发展状态,需要更多专业的云计算厂商、装备制造厂商、信息安全厂商融合进入工业领域,形成有效的市场模式。同时,智慧光伏云还拥有自动结算功能,可通过绑定银行账户,实现电站业主、用户、电网的多方电费自动划拨结算。阳光电源和阿里云的合作,初具工业互联网雏形。提升效益的逻辑,依靠的就是智能运维系统。近日,阳光电源发布了其第四代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系统,特别突出的是该系统引入了大数据分析和阿里云计算平台,所以也称为智慧光伏云iSolarCloud。阳光电源高级项目经理刘雷透露,太阳能电站通常建在地广人稀的荒漠或者闲置的建筑屋顶,由成千上万块太阳能电池板和光伏逆变器等相关电气设备组成,哪怕万分之一的设备出现问题,都需要人力勘察,运维成本昂贵。

而一个光伏电站的运行周期有25年之久,设备的运维自然十分重要。阳光电源的核心能力即在于由逆变器厂商升级到光伏电站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商。

2010年企业数量曾达到400多家,而到2014年,则减少到100家左右。关键在于能否成为主流能否有自己主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取决于能否建立起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工业监控云平台。

该产品可以为集团用户建立标准化的运行维护管理平台,实现旗下所有光伏电站的实时标准数据信息共享、电站设备故障预警、远程专家咨询和大数据分析、知识库建设等功能,可提升电站发电效率、节省运维成本、提高电站自动化及专业化程度。我们的大数据库对总计500MW以上的光伏系统连续进行了4年以上的数据跟踪收集。

近几年,光伏行业突飞猛进,竞争十分激烈。收益每年提升3%~7%当这些设备连接到云上之后,结合大数据分析,实时了解各设备的故障甚至亚健康状态,合理安排维护人员和路线,实现最低维护成本。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介绍,此次发布的智慧光伏云,是阳光电源最新推出的集团级光伏电站运维平台。据统计,到2014年年末,全球光伏电站已累计近200GW,电站的运行维护已经成为业内最受关注的产业环节。

引入云计算平台把电站运维从单一电站节点提升到集团多电站系统平台,再扩展到资产投资管理功能,是智慧光伏云为行业所带来的革新。他说,这个第四代电站运维管理系统iSolarCloud,预计每年可提升光伏电站收益3%~7%。

阿里云业务总经理陈金培介绍,在此次合作中,阿里云提供基础计算平台、智能的数据分析能力,上面的大部分应用由阳光电源自己做。赵为介绍,凭借在光伏接入系统的核心优势,阳光电源在电站运维管理系统领域积累了超过10年的经验,为全球超过1500个单体电站提供远程运维管理服务。

国内企业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普遍不高,但也有尝试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网络来搭建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其中一个案例便是来自光伏逆变器行业的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刘雷还强调,iSolarCloud和传统的远程监控系统不同,后者仅仅是做了数据的展示和数据分析,再加上一些电站管理的OA流程及控制,而iSolarCloud有着全新的数据和流程设计、数据模型规划,通过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实时得到专业的电站模型、设备实效模型、故障模型,对电站设备做健康度评估。

光伏逆变器企业数量经历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渐少的过程。GE提出的工业互联网简单理解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也就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设备传输数据,再通过网络远程进行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提高设备的运维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阳光电源并不是单凭自己来研发运营iSolarCloud,他选择和阿里云合作,一起打造光伏云平台15、该杂志报道引述某香港机构人士称,汉能集团不停向汉能薄膜发出订单,汉能薄膜的产品再卖给了汉能集团直接投资的电站,电站不属于上市公司,不需要披露任何信息,所以,你很难通过正常的渠道去核算汉能实际的收益。

13、该杂志报道称,铂阳太阳能根本没有完成实际的订单量,之所以运作高额订单业务,其目的主要在为后续汉能集团搭建融资平台铺路,而非实际生产经营,只是制造一个假象。8、该杂志报道称,汉能太阳能产能在2012年目标是3兆瓦,终极目标是10兆瓦。

14、该杂志报道称,汉能集团选择的薄膜技术材质成本低,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但转化率也偏低。针对以上严重失实的报道以及对汉能集团造成的损害,我们将追究该杂志的法律责任。

实际情况是,汉能所采购的丹麦维斯塔斯单机2兆瓦风机是当时全球最先进的机型。鉴于上述报道在互联网的传播,为避免投资者受到误导,影响投资者利益,汉能集团特将相关报道的部分失实内容列举说明如下:1、该杂志报道称,2011年,汉能集团向邳州市政府提出了一笔16亿的启动资金,但由于后者无力贷到如此巨款,遂向上级政府徐州市求助,最后在徐州市的协调下,由徐州市政府出面,以其政府部分资产作为抵押,向汉能集团提供了这一笔资金。

主音乐团
上一篇:行业创新加快推进 2022年新基金发行规模近1.5万亿元
下一篇:巴黎奥运会火炬开始在希腊境内传递